上班族投資理財-本益比的意義與缺點 (PER)
現在就開始你的第一次理財規劃
2007/01/17

本益比的意義與缺點 (PER)


本益比的英文是Price Earning Ratio,有時縮寫為PER,有時則寫為P/E,他的定義是以股票的每股價格,除以股票的每股盈餘,通常使用過去十二個月的每股盈餘數字,又稱為RTM(Rolling Twelve Month),或者使用證券分析師預估的明年每股盈餘。本益比的重要性是在於它的高低範圍,由於一般上市公司每季才會公佈一次營收與自結盈餘,所以若是使用過去十二個月的每股盈餘時,在兩次公佈之間每股盈餘不會改變,而股價的改變造成本益比的改變,往往表示整個市場對該公司或產業的預期,對有成長潛力的公司給予較高的本益比。

本益比本身有個很大的缺點,就是本益比只表示了市場價格對公司盈餘的倍數,也就是說本益比其實只表示了市場的評價,某種程度上,本益比只是個人氣指標,高本益比表示人氣旺買家多,相反地,本益比低只表示人氣和差賣家多。本益比和公司本身的營運效率只有很少的關係。本益比較高的公司不表示是經營比較好的公司。但是本益比卻常常被剛開始的投資人當作衡量股價貴或便宜的標準,這是很危險的作法,因為本益比無所謂標準,市場本益比的變化就像隨機漫步一樣變化,價格只有跟價值比較才有貴或便宜,你以為現在的本益比低於去年平均的本益比就算便宜,這是完全沒有道理的臆測。

本益比還很容易造成投資人的錯誤判斷,當一間市價1億盈餘5百萬本益比20倍的公司,和一間市價1億盈餘1千萬本益比10倍的公司合併,假設兩間公司已市價對等合併,公司盈餘變為1千5百萬,投資人若是還是以本益比20評價新公司,則會付出3億來買原本只值2億的新公司。所以市場上高本益比的公司,往往會利用機會和低本益比的公司換股,以換取公司盈餘的成長,只要盈餘成長,而本益比維持不變,公司就利用合併大幅增加了市值。而由本益比這項數字,完全看不出合併對公司營運效率獲利能力的負面影響。如果投資人因為去年本益比20倍,就認為今年合併後也應該值本益比20倍,這位投資人就比合併前的投資人多付了50%的溢價(付出3億來買原本只值2億的公司)。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我的RSS訂閱
【廣為轉寄文章

最近文章:

Powered by Blogger - BLOG台灣稱為"部落格"

訂閱論壇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