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 www.pjhuang.net
贊助上班族投資理財
Donate
付費訂閱上班族投資理財
Subscribe
按此連結購物可回饋本站
Buy Through Here
博客來書店
www.books.com.tw
快樂狗日子
買《富爸爸,窮爸爸》現金流遊戲
現在開始理財規劃
Start Now!
理財規劃工具
Tools
上班族投資理財真心話
Tools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為什麼選擇我們的理財規劃
Why Us
我們的理財規劃觀念
What We Think
如何選擇理財規劃
How To Choose
理財書籍推介
Recommended Books
訂閱理財電子報
Subscribe Newsletter
見證與鼓勵
Testimony
媒體報導
Press
馬上行動
Make An Appointment
見理財顧問之前如何做好準備
Before First Visit
加入CFP™理財顧問聯播網(CFP's BLOG)
贊助上班族投資理財
Donate
付費訂閱上班族投資理財
Subscribe
按此連結購物可回饋本站
Buy Through Here
博客來書店
www.books.com.tw
快樂狗日子
買《富爸爸,窮爸爸》現金流遊戲
現在開始理財規劃
Start Now!
理財規劃工具
Tools
上班族投資理財真心話
Tools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為什麼選擇我們的理財規劃
Why Us
我們的理財規劃觀念
What We Think
如何選擇理財規劃
How To Choose
理財書籍推介
Recommended Books
訂閱理財電子報
Subscribe Newsletter
見證與鼓勵
Testimony
媒體報導
Press
馬上行動
Make An Appointment
見理財顧問之前如何做好準備
Before First Visit
加入CFP™理財顧問聯播網(CFP's BLOG)
2007/07/13
總幹事黃國華的三萬點前出場條件說
前幾天看到總幹事黃國華在財訊的出場條件說,黃國華認為台股高點出場的三個條件是利率大降或美國聯準會降息,原油走空及人民幣大幅升值。他認為台股只要沒遇到這些狀況,即使台股漲到三萬點也不需出場。
當然這樣的建言是很有勇氣的,畢竟寫文章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要斷言什麼時候適合出場,其實很容易錯誤,也容易被人事後批評。不過若因此不敢發表任何評論或是意見,則也太過小心,畢竟沒有人會期待你要每次都正確,雖然作者自己通常希望能是長久正確的,但是失誤錯誤總是會發生,我們只能每天調整反省自己,希望下一次能說對一點,有道理一點。
由於利率已經成為政府調控經濟的工具,所以美國聯準會降息意味著聯準會認為經濟將衰退。我同意,這的確適合當作趨勢翻轉的指標之一。和殖利率曲線反轉以及出現很高的短期真實利率的邏輯類似。機會成本過高時,股市投資報酬率一旦不如預期,就會出現恐慌式的逃離股市,而形成崩盤,更進而人民會減少投資與消費支出引起經濟衰退。美國聯準會降息,則意味著聯準會認為當時機會成本已經過高。從本次台股上漲的過程中,台灣央行不斷升息也可看出類似的跡象。
不過這也都只是臆測,因為問題是政府調控經濟的手段與邏輯一直在變,將來是否會如此發展,其實真的是沒人知道,也因此預測真是不可能的事。巴非特則是更進一步建議我們不要依賴利率升降,個股價值投資的關鍵在於企業真實價值與市場價格間的差距。我以為可以對指數有看法,但是個股價值投資的決定完全不需依賴市場指數來決定。
不過現在感覺不像泡沫頂點倒是真的,人們對上一次2000年的網際網路泡沫還記憶猶新,沒有經過一兩代的洗禮,要再出現一次泡沫是很難的。試問有多少經過上次泡沫洗禮虧損嚴重的人,現在會想要借錢融資買進,旁邊的人又不會阻止他,甚至和他合夥一起一圓掏金夢呢?那才是泡沫前該有的景象。
現在當然也不是低點,只要看看前兩三年的市場,就知道自己現在不是在股價的谷底,難的是兩三年前你敢不敢將所得投入股市長期投資,在一兩年前你敢不敢融資或是貸款出來槓桿投資股市,那時候的肅殺氣氛,才是股市低點應該有的市場氣氛,那種買進的時候會戒慎恐懼的感覺,才是買到低價時應有的感覺,投資良機只會在慘劇之後隨著悲觀而來。
如果現在是股市的中間,你知道將來可能會有一次泡沫,也可能會有一次谷底,哪你要怎麼做呢?坐著不動束手就擒嗎?都不投資意味著要讓通貨膨脹侵蝕你所有儲蓄的財富。將來股市是會由谷底到合理到泡沫依序發展呢?還是谷底到合理到谷底到合理再到泡沫呢?沒人能預測。
做出合理決定的關鍵就在於理解你自己的投資期限,藉由理財規劃來分析出各種財務目標的投資期限,由投資期限來推算你自己合理的資產配置方案,適當地投入股市,不要孤注一擲,也不要老坐著等待果陀,才不會錯過這一場戲。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我的RSS訂閱
【廣為轉寄文章】
最近文章:
天下真有白吃的午餐? (1)
由公開收購價格來看企業內在價值的評估 (1)
充份稀釋每股盈餘與基本每股盈餘 (1)
台灣有沒有價值型共同基金 (0)
理財規劃的動機是什麼? (1)
北投圖書館裡的老人與狗 (1)
基金不是一個資產類別(Asset Class) (0)
開放型基金的累積報酬率績效迷思 (2)
自由市場與保護國內產業 (0)
一個不需要專家的投資年代 (1)
- BLOG台灣稱為"部落格" |